从彰显个人品位的装饰,到显示社会阶层的标识。从身体政治的宣示,到恋人絮语的呢喃……作为首饰的胸针在不同时期、不同场合讲述着不同的故事,也显示着设计与艺术的魅力。
别在胸前,临近心脏,这让胸针的意涵变得不同于其他首饰,将人类手按在胸脯心脏位置处上是一种极其远古的行为,“可以上溯至古希腊,甚至更久远”,它被作为一个展示忠诚的标志和起誓发愿的方式。而心脏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,不管在现代它被作为情感的象征,还是在古时被认定为“人类理智和存在的中心”。
有了这层认识,再看胸针,除了可以展示佩戴者的品位与身份,它天然带有彰显佩戴者内心意愿、情感归属以及信仰宣示的功用——之于经过特殊年代,在“像章文化”中浸润多年的国人而言,这一点自然很好理解。其实,在胸口上做文章,向来由于位置特殊,而兹事体大。在英国,每年的十月下旬至11月11日“国殇日”前后,很多人都会自发在前胸佩戴一枚纸质的红色“罂粟花”——尽管归在罂粟科,但这种花品名更确切地说应为“虞美人”的红花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便成为英国社会“荣军”的一项传统。
说得再宽泛些,类似与军服上彰显官阶与履历的勋表,以及人们更熟悉的校徽、国徽等徽章,胸针同它们 “别”在身体的位置本就大致相同,而且很多像章本身就做成了胸针的形制。尽管曾经在国际政治中势不两立,但美国和朝鲜政客们却在着装搭配上有着一个显著的共性,都喜欢在公共场合佩戴徽章。之于女性政客而言,徽章固然必不可少,胸针的择选也并非仅仅出自个人爱好。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有一套“胸针哲学”,并将之践行外交事务当中,以致于当她卸任后,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曾为她的胸针举办过一次收藏展,据说展品有200多件。
|